【克里斯的那卡西 2021/3/8】Enola Gay — Orchestral Manoeuvres in the Dark

Chris Wang
Mar 9, 2021

事情就有這麼巧,床頭還放著正在讀的Bill O’Reilly所著的「狙殺太陽旗:美國如何擊潰大日本帝國(Killing the Rising Sun: How America Vanquished World War II Japan)」,Spotify中就播出Orchestral Manoeuvres in the Dark(OMD)的名曲「Enola Gay」。

昨晚正好讀到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小男孩(Little Boy)」的章節,O’Reilly近年來雖然因為極右評論與性騷醜聞而有點惡名昭彰,但這本書寫得真不錯。他對美國製彈、決定投彈,乃至投彈的過程,以及廣島市民如何受到原子彈爆炸高溫、高輻射的摧殘與傷害,描寫得令人如臨現場、觸目驚心。

Enola Gay,就是載運「小男孩」到廣島的B-29轟炸機的名字,這個名字來自於該機機長Paul Tibbets老媽之名。廣島原爆的前一天,Tibbets為轟炸機取了名字,同時由機工把Enola Gay字樣塗裝在駕駛艙正下方。隔天,機組由北馬里亞納群島的天寧島(Tinian Island)起飛,於8月6日早上8點15分,在廣島上方投彈。炸彈在廣島市中心上方600公尺引爆,開啟了人間煉獄。

Enola Gay機組員,抽菸斗者為Paul Tibbets
小男孩 Little Boy
Paul Tinnets與Enoal Gay塗裝
投下人類史上第一枚原子彈的B-29轟炸機Enola Gay
美軍在廣島與長崎投彈的路徑圖

這顆人類史上第一次用於戰爭的原子彈「Little Boy」以及Enola Gay,從此名留青史。雖然當時包括麥克阿瑟在內的許多高階軍官都反對使用原子彈(認為戰爭不應以平民為目標),但有更多人認為毫不後悔(因為挽救了很多盟軍的生命,同時得以結束戰爭)。當然,這是盟軍史觀,在日本人看來又是另一回事。

儘管Andy McCluskey聲稱,他並未把這首歌當作反戰歌曲來寫,但「Enola Gay」裡的歌詞卻是溢著滿滿的反戰意味,第一句就說「Enola Gay, you should have stayed at home yesterday」,擺明反對美國投下原子彈的決定,接下來:

Ah-ha Enola Gay
It shouldn’t ever have to end this way
It’s 8:15
And that’s the time that it’s always been

8:15正是小男孩引爆的時刻,也因為廣島的許多時鐘都停留在8點15分,所以8:15成了「the time that it’s always been」,至於「事情不該如此結束」,意思也很清楚。再來:

Enola Gay
Is mother proud of little boy today?

這裡用媽媽是否以小男孩為傲帶進了「小男孩」,反諷意味很強。Enola Gay是一首旋律極美的歌,聽起來好像令人振奮快樂,誰知道背後蘊藏著如此沈重的訊息?

McCluskey剛做完這首歌時,其實Humphreys和樂團經紀人都很討厭此曲,經紀人還嗆聲說如果發行單曲,他就不幹了。孰料Enola Gay發行之時,正逢英國掀起反核運動,歌也跟著運動水漲船高,總計實體和下載銷售量達到500萬,蠻嚇人的。

OMD來自英國,成立於1978年,創團者是主唱兼鍵盤手Paul Humphreys以及主唱兼貝斯手Andy McCluskey,堪稱是電子合成樂(synth-pop)的先行者之一,1979年首張單曲Electricity加上隔年的Enola Gay,使他們很快的在樂壇占有一席之地。這兩個人看來都像書呆子,但作出來的音樂時而陰柔,時而奔放,很有獨特的風格。

他們要在「If you leave」被排進1986年YA電影「Pretty in Pink」原聲帶之後,才在美國打出名聲,卻在1989年就解散,直到2006年才重組復出,只是此後聲勢已大不如前。儘管如此,OMD累積還是在全球賣出了4000萬張以上的唱片,在人來人往的樂壇裡也算不俗了。

--

--

Chris Wang

A place for thoughts on politics, sports and rock n’ roll by a lifelong rock fan, basketball junkie and proud Taiwanese. / 一個喜愛談論政治、運動、搖滾的自豪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