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少了什麼
只能說自己一向對蔡英文採取嚴格的高標準了,否則實在也找不到其他理由解釋為什麼要這麼雞蛋裡挑骨頭。這篇就職演說的講稿,多數人認為四平八穩,卻是一篇看來很不姚人多的演說稿。簡單的說,它少了一份spark,少了一分inspiration。
不知道媒體報導是不是真的,講稿大部份內容由蔡英文親自操刀。無論如何,為了安撫公眾的疑慮──不論是對她的治國能力,還是對台灣的整體未來──而讓就職演說成為重複政見內容的業務報告,實在是非常可惜。
畢竟,即使她在四年後成功連任,即使她在每個重要日子,如國慶日,都還會發表演說,一個總統的初上任就職演說一生也就這麼一次,無法像2009年的美國歐巴馬一樣,留下一篇具有歷史高度的講稿、一次從精神面去激勵全國人民的演說,只能說是自己平白浪費了機會。
不過,這種風格的確很真實的反映出蔡英文的個性,正如同大家事前都在猜她會穿什麼樣的衣服一樣,只要夠了解她的人就會知道,她絕對不會穿裙裝;而你愈要她提九二共識,她就是愈不會提。大家的分析都沒有錯,蔡不是個喜歡驚奇的人,現下的局勢或許也不足以允許她製造太多驚奇。同時,她非常實務(pragmatic),這是各國外交觀察者最喜歡的特質之一。她也十分清楚,台灣當下最重要的是內政議題,而且支持她的選民主力是20–40歲的年輕人,必須在演說中特別照顧這個族群。
在蔡的身上,基本上技術官僚的成分仍大於政治家,所以她從頭到尾都一直在強調「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而避談意識形態。這當然不能說是件壞事,問題是,利用就職演說去重複或再度凸顯先前的選舉政策,並不聰明,因為選民從競選期間就聽過無數次政見。就職演說在我看來,與其說要讓選民了解自己未來要怎麼作或政策規畫,不如說營造全體選民的共同想像和「心理氣氛」要來得更為重要一點。
老是喜歡提歐巴馬,是因為他確實是全球公認的雄辯者、演說家,這不但是他自己的口才,或許更要歸功於他的文稿小組,尤其是在2009年才27歲的主要撰稿者John Favreau。Favreau被稱為歐巴馬的mind reader,為了就職演說大概閉關一個月,在這期間他聆聽過去的總統就職演說,同時要助手研究美國過去的重大危機,同時訪談數名歷史學家。結果是很豐碩的,歐巴馬在演說中提到美國開國戰爭面臨的寒冬,提到諾曼地、Gettysburg、越戰、西部拓荒,提到美國人的價值。
蔡英文就職演說裡並不是沒有提到價值,她一再的提起自由人和民主人,可惜的是缺少故事,即使只有一兩個句子也好。她應該告訴台灣人的是,台灣人如何在過去四百年來一再面對懸崖和看似無法避免的苦痛,卻總是一再迎接挑戰並換得了自己的生存,換言之,也就是台灣價值。
身為一個始終還相信文字力量的文字工作者,我承認文字也不過就是文字,不只是北京,所有台灣選民恐怕也都覺得「觀其行」才是真正重要的事。但或許有那麼一個時刻,我們都應該被感動、被啟發。很可惜的,2016年5月20日我並沒有如此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