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沒有「答案」的審判:17歲的Allen Iverson、黑白種族問題和一個小鎮的分裂

Chris Wang
13 min readOct 11, 2020

悲劇性的離世,使原本就是神樣的Kobe Bryant一再受到世人追憶,連今年季後賽湖人穿著黑色Mamba球衣戰績全勝,都被媒體大作文章。和出身費城的Bryant受到的神級待遇相較,同樣揚名於費城的另一個英雄Allen Iverson,簡直令人無法想像。

Iverson絕對也值得球壇給予Kobe Bryant、Tim Duncan一般的待遇和尊崇,事實卻是,他在2009–2010間就草草退休,自此也不太被談論。儘管2016年還是被選入名人堂,Iverson和其他球星所獲得的讚譽,著實有一段不小差距。令人悲傷的ending,好像和他籃球生涯的悲哀起點互相呼應著。

最近重看2010年ESPN「30 for 30」系列紀錄片「No Crossover: The Trial of Allen Iverson」,感慨萬千,也有了一番體會。這部紀錄片探討了一段不太被廣大AI迷注意,卻可以說是Iverson人生最重要的經歷,而這段匪夷所思的經歷,也具體而微反映出Iverson的人生和性格。

紀錄片本身:Iverson、Steve James與Hampton

本片導演Steve James也是個籃球迷,先前曾經以一部跟拍芝加哥兩名青少年8年之久的「Hoop Dreams」聲名大噪。據James自己形容,他在拍完Hoop Dreams(此片於1994年發行,全長170分鐘,將近3小時)之後,就開始注意到Allen Iverson這個人和本片題材,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因為Iverson高中生涯實在太紅,第二、James和Iverson來自相同的小鎮──維吉尼亞州的漢普頓(Hampton, Virginia),而Iverson涉及的這場官司在當地又太受矚目。

本片內容就如同它的片名,自頭至尾就在描述Iverson高三(美國高中是四年制,因此是高中生涯的倒數第二年)那年,因為在保齡球館參與一場黑白青少年鬥毆而遭到判刑的事件。這椿事件和官司之所以到最後演變成全美矚目,除了事件主角是籃球明星,最關鍵的是它涉及難解的種族問題,導致小鎮居民因此陷入分裂與紛爭。

故事從維吉尼亞州被稱為「半島」(The Peninsula)的地區說起,這個地方確實就是座半島,上面比較大的城市有靠海的Hampton以及鄰近的Newport News,Hampton隔著詹姆斯河(James River)遙望對岸的Norfolk與Portsmouth。

Iverson的老媽Ann年僅15歲就在Hampton生下他,老爸從頭到尾都缺席,他們一家連同親戚十幾個人住在一棟破房子,因為管線有問題,家裡經常淹水,據說在家裡還得穿雨鞋。Iverson家一度搬到Newport News,後來又搬回Hampton。這個小城市很有趣,人口約13萬餘人,黑人占49.6%、白人42.7%,勢均力敵,而高中運動一向是鄉親們的焦點,長久以來出過不少職業運動員,而且以美式足球為主,知名NFL四分衛Michael Vick也出身於此。

James結合歷史與自身經驗的敘事,為本片加上一分不同於純粹運動紀錄片的深度。首先,「半島」就是美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英語使用者聚居地(English-speaking settlement)」,也就是說它是英國人在北美大陸最早的落腳處之一;而本片核心是黑白種族問題,很巧的,Hampton就是16世紀第一批非洲黑奴被送往美國的下岸處。

Steve James

其次,James來自Hampton的白人家庭,他的老爸是Hampton高中的美式足球兼籃球校隊教練,這個學校正是Iverson母校Bethel高中的死對頭。因此,James父母對Iverson和Hampton當地的種族問題,都有第一手的觀察。James在片中訪問老媽,追憶已逝父親如何使用「nigger」這個字眼(他說,老爸在他的地毯工廠中與黑人員工相處如同家人,但是在沒有黑人員工的場合,會毫不猶豫的使用nigger稱呼他們),回想自己在高中籃球校隊時期與黑人隊友的相處(同樣的,他們是相處融洽的隊友,但白人球員從未到黑人隊友家作客,反之亦然。James自承,最諷刺的一點是,他的籃球偶像Bill Russell就是黑人,或許像他一樣跑不快跳不高的白人球員,人生中總有某個時刻,暗自希望自己在球場上擁有黑人般的體能條件),有著相當程度的反思。

情人節之夜的保齡球館鬥毆

事件發生在1993年情人節2月14日晚上,此時的Iverson是Hampton市Bethel高中的高三生,前一年,他帶領該高中拿下1992年維吉尼亞州美式足球和籃球的雙料州冠軍,是當地最強最紅的高中運動明星。這一夜Iverson與黑人朋友去保齡球館打球,中途疑似和一群白人年輕人發生衝突,據稱因為有白人說了「nigger」這個字眼,隨即成為鬥毆,雙方揮拳頭、抄椅子,嚴格說來就和所有的青少年打架一樣,並不是太嚴重的事件。

被拍到的鬥毆場面,長度只有幾秒鐘

不過,Iverson在一週之後被捕並遭起訴,罪名是用椅子攻擊一名白人女性,導致他縫了14針,隨行友人中也有另三人一併遭起訴。當時的世界,可不像現在到處都充滿著監視器,全案過程只有幾秒鐘被某人的home video拍下來,而且畫面相當模糊,導致責任歸屬充滿爭議,雙方各說各話,檢方和法院完全找不到充足證據,致使案情撲朔迷離。

Iverson平常在學校裡的表現是有點令人憂慮,他的交友選擇並不是太好,也有傳說他吸毒(但從未被證實,認識他的人和Iverson自己都否認),高三那年缺課69天,則是因為他老媽也經常不在家,他必須照顧弟妹。對於這次鬥毆,他矢口否認,表示自己絕對沒有動手拿椅子K人,但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事發近30年後的今日,其實真相還是個謎。

17歲的Allen Iverson

照理說Iverson當時還未成年,即使被判有罪也不會太重,結果檢方居然決定把他視為成人,起訴罪名是「集體暴行導致他人傷殘(maiming by mob)」,這可是最重可判20年徒刑的重罪。黑人社區聞訊大為憤怒,許多人都認為這是白人又要欺壓黑人,而且這次欺負的對象還是當地的黑人希望Allen Iverson。

另一方也很憤怒,審判原定於7月9–12日進行,但當時正是各個球鞋品牌的頂級籃球訓練營舉辦之時,Nike不管那麼多,還是把Iverson弄去參加Nike Camp。據說主審法官Nelson Overton因此震怒,決定延審兩個月。

震驚各界的審判

從此時開始,黑人社區動了起來,人權運動者開始組織「Free Iverson」運動,白人「受害者」請了一堆律師,Iverson的律師則是Jim Ellersen。報紙上對此案的討論也汗牛充棟,記者David Teel形容,此案應該是自馬丁路德金恩博士遭暗殺以來,對Hampton的黑人來說最大的新聞。也有記者說,無論Iverson多會打籃球。犯了錯就該受懲罰。

1993年9月8日,審判終於到來。法官Overton毫不客氣,判了Iverson15年徒刑,其中10年緩刑,不得保釋,並稱如果獄中表現良好,10個月後即可出獄。這時黑人社區的怒氣已經達到最高點,Iverson被押走準備服監時,場外大批黑人聲援,有些泣不成聲。

小小的Hampton,因為此案而成為黑白涇渭分明的分裂城鎮。涉及此案的白人受害者,沒有一人願意受訪,支持受害者的人說,反正不管誰對誰錯,黑人社區永遠支持黑人。支持Iverson與另外三名黑人的民眾,也一致認為這是白人藉機修理黑人的又一明證。當地報紙記者Jim Spencer,雖然反對以成年人身分起訴Iverson,卻也認為被罵nigger不足以支持你使用暴力攻擊他人。Hampton市長Jimmy Eason則指稱Iverson律師Ellersen興風作浪、顛倒是非,有害市民團結。

這椿官司至此已成為全美新聞,搞到最後,知名主播Tom Brokaw都跑來Hampton報導並專訪Iverson。

最扯的是,這椿官司宣判之後,出現許多匪夷所思的陰謀論。這些故事有些在今日看來,真會笑掉大牙,但在當時時空環境下,相信的大有人在。這其中包括:

一、Iverson的重刑是Hampton高中和校友為了打擊Bethel高中而聯手策畫的。
二、Iverson當初是全美頂尖籃球名校都在爭取的目標,但在地人謀畫,如果Iverson願意加入位於當地的Hampton大學(Hampton University)就讀(不能離開維吉尼亞州),就有可能得到減刑。
三、Iverson和Overton法官的孫女(白人)約會,所以Overton阿公暴怒,給予重刑。

這三項陰謀論都是扯中之扯,卻還是風行一時,可見入戲太深的民眾們是多麼瘋狂。

政治解決的結局

吵歸吵,Iverson還是得入獄服刑,不過當局也知道此案特殊,所以讓他在Newport News City Farm這種超低度的矯正機構待著,同案的其他人就沒這麼好運,只能乖乖進去真正的監獄吃牢飯。

出人意料的,隔年(1994年)1月15日就要卸任的維吉尼亞州長Douglas Wilder,在1993年12月30日宣布給予Iverson特赦。Wilder是白人,這個決定又被鄉民罵了個夠,但無論如何,Iverson總算是免除了牢獄之災。

州長的特赦令允許Iverson回學校上課,但不能參加任何運動,Iverson的這個案子鬧到全國皆知,原本搶人搶破頭的大學籃球名校,也嚇走了九成九,只有當時在George Washington的教練Mike Jarvis和喬治城大學教練John Thompson幾個人,還有興趣。

Iverson最終並沒有回到Bethel高中,此時又有人伸出援手。Sue Lambiotte(白人)的兒子,和Iverson曾經是AAU球隊的隊友,他在Iverson還被關在農場時就開始輔導他,出獄之後也讓Iverson到她主持的學習中心繼續上課,面對學業上不太用心的Iverson,始終沒有放棄,最後Iverson在1994年夏天考過了高中同等學歷,拿到高中畢業資格。

世事就是這麼諷刺,Iverson因為和白人發生鬥毆,遭到白人法官莫名其妙的判了重罪,但他的律師Ellersen是白人,特赦的州長Wilder是白人,對他不離不棄的Sue Lambiotte(於2003年去世)也是白人;而且,Lambiotte的學習中心位於有錢白人居住的Poquoson,而這裡就是和Iverson等人發生衝突那群白人學生居住的社區。

所以,大家很愛說只要牽涉到種族問題,就是「白人為白人,黑人為黑人」,當然這有它的背景,但看來也並不是那麼絕對。

Iverson最後進入喬治城大學

後續與未完

在1994年夏天,Iverson進入了喬治城大學,展開大學籃球生涯。這椿鬥毆案被發回重審,但最後雷聲大雨點小,沒有經過重審就被結案。兩年後,他在1996年6月的NBA選秀會上被費城七六人隊選為狀元,實現從小的夢想。

一度因為鬥毆案遭到撕裂的家鄉Hampton,此時歡聲雷動,彷彿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市長還為這個新科NBA選秀狀元辦了「Iverson Day」的遊行,大家共同慶祝家鄉子弟的成就。美國那麼大,可不是每個小鎮都會出NBA選秀狀元,這可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只不過,這椿轟動一時的官司,並沒有因為時間和Iverson往後名滿全球的功績而淡去。當年為Iverson拚命奔走、組織聲援行動的黑人鄉親們,有些至今還因為從未得到Iverson的一句感謝而憤恨不平。至今還在Hampton執業的Ellersen也說,當年充滿著這座城市的黑白歧見,還在Hampton和美國社會中揮之不去,「從某種角度來說,今天的Hampton和30年前一樣,沒有什麼改變。」

最近看到Iverson的照片,居然發現他也和我一樣有點腦滿腸肥,開始出現中年大叔的樣子了。看NBA幾十年下來,最令人感傷的往往就是這個,發現球星也和我們一樣會老、會發福,但我們畢竟只是平常人,這些場上英雄的大叔樣(對,魔術強森、巴克利,就是在說你們),實在是不忍卒睹的景象。

最近的AI

Steve James在片尾下了一個註腳,他認為Iverson的人生故事是一個尚未寫下結局的劇本,回顧他生涯後半段的轉隊和幾乎沒有引起注意的退休,這確實不該是Allen Iverson巨星故事應有的結局,但這一切也因為他自己。Iverson從來都不想成為別人,他的全身刺青、我行我素、交友、言行,都百分之百只代表他自己,不得不說這是他之所以風靡崇拜者的原因之一,但這也是他的籃球故事最後帶點悲傷收場的原因。他獨自在路上用自己的方式走著,沒有風光的退休儀式、球迷追念,也毫不在意,因為Iverson就是Iverson,無論是17歲或45歲,都沒有兩樣。

回顧這個案件,也不得不感嘆時代的變化。如果這個案子放在2020年的今天,儘管無涉人命,也絕對會是如同佛格森(Ferguson, Missouri)、明尼亞波里斯、路易維爾等地捲起「Black Lives Matter」千堆雪的重大社會案件,但是在1993年,它就這麼輕描淡寫的過去了。所謂「造化弄人」,大概就是這麼回事吧。

--

--

Chris Wang

A place for thoughts on politics, sports and rock n’ roll by a lifelong rock fan, basketball junkie and proud Taiwanese. / 一個喜愛談論政治、運動、搖滾的自豪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