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音樂】由冉之亂和Hotel California一樣,不見得需要有正確答案
「由冉之亂」到現在還在持續,感覺大家似乎突然間很計較對錯而失去了平常心,另外還有些人只是想找人罵而已。除非把賴和請出來,否則這終究是個沒有答案的問題。除了作者本人,誰能確定當初到底寫的是什麼呢?
幾天下來出現許多探討由冉的文章,有人觀筆跡,有人說平仄,有人以賴和當時經歷與心情去推敲此字的可能性,有人窮究賴和歷年作品作為推理,有人論台語客語,有人搬出詩歌理論,都十分令人佩服。但搞了半天問題還是一樣:How do you know?你如何確信賴和到底寫的是什麼?
就像孔子的門生解釋論語,耶穌的門徒解釋聖經,版本百百種,到底誰才是對的?但文字的魔力不就在此?不就在於它經過不同排列組合,在不同的人眼中、心裡,總會產生不同的定義?
對我來說,這問題在總統府引用基金會出版刊物之後就結案了。是由還是冉,可以繼續討論,藉此引發對台語文學的重視,也是很好的事,但別期望有一槌定音的解答。只是搞不懂,如果大家都這麼強這麼猛,為什麼到2017年才開始吵這件事。
由冉之亂,不由得不讓人想起歌迷對許多經典名曲歌詞詮釋的爭辯。如果賴和的這首詩是音樂歌詞,大概就不會有人非得想要論出個對錯了,說不定還會覺得作者實在很厲害,故意留下讓各自詮釋的空間。
至少有以下這幾首歌,都符合「各自詮釋、各自收割」的特性。歌迷們至今都還為它們的意義和暗喻而辯論不休,但這正是這些歌曲偉大而始終被傳唱的原因。
The Eagles: Hotel California
這大家都聽過吧,歌手駐唱pub的必點歌曲。本曲歌詞極為隱晦不明,Hotel California一開始被形容為不錯的地方,最後卻又說「你永遠無法離開(you can never leave)」,colitas也被指稱為大麻,其他還有很多地方,先不多說了。
Led Zeppelin: Stairway to Heaven
齊柏林飛船的經典名曲,Jimmy Page的中段吉他solo更是經典中的經典。先看以下兩段歌詞:
There’s a lady who’s sure all that glitters is gold
And she’s buying a stairway to heaven.
When she gets there she knows, if the stores are all closed
With a word she can get what she came for.And as we wind on down the road
Our shadows taller than our soul.
There walks a lady we all know
Who shines white light and wants to show
How everything still turns to gold.
字面上大家絕對看得懂,但它究竟在說些什麼玩意?你可以用自己所有的想像力,去揣摩它想傳達的意義,反正沒有正確答案。
更有趣的是,有人利用back masking的方式把某段歌詞倒播,大膽指稱這是一首講述魔鬼的歌曲。「If there’s a bustle in your hedgerow, don’t be alarmed now…」這一段,倒播之後成了「Here’s to my sweet Satan」「I sing because I live with Satan」這種撒旦歌詞。
Don Henley: The End of the Innocence
和其他歌曲比較起來,Eagles的主唱兼鼓手Don Henley的這首歌還比較好懂一點,歌詞中的「They’re beating plowshares into swords. For this tired old man that we elected king」指的是當時美國總統雷根,Henley對雷根加強軍備,減少農業支出預算的政策極為不滿。
「Armchair warriors often fail」則可能暗喻美國國會。MV唱到這句時秀出前參謀長聯席會議海軍陸戰隊中校、涉及雷根政府時期「伊朗門事件」的Oliver North照片。伊朗門簡言之就是雷根政府為營救遭黎巴嫩綁架的美國人質,以向伊朗出售軍火作為交換,並以部份軍火獲利資助反尼加拉瓜政府游擊隊。此案後來曝光遭國會調查,許多高官被起訴卻因罪證不足未被判刑。
Don Henley本人從未完整解釋這首歌的意思。
Don McLean: American Pie
McLean的這首歌,就歌詞暗喻上而言是極品。The day the music died是指1959年一椿空難,歌手Buddy Holly、Ritchie Valens和The Big Bopper死亡,對他來說就像是音樂死了一樣。
至於Miss American Pie、the King、the Jester、Lenin read the book of Marx、Jack Flash sat on a Candlestick、I met a girl who sang the Blues、the three men I admire most: the Father, Son, and the Holy Ghost,乃至每一句歌詞,都有歌迷去推敲究竟指誰,例如,有人說唱藍調的女孩是Janis Joplin,the King是貓王…等等,不一而足。
同樣的,Don McLean沒有解釋過,他也不認為自己需要解釋。他說歌詞就像詩,而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詩句。
England Dan & John Ford Coley: I’d really love to see you tonight
最有趣的是這首England Dan和John Ford Coley在1976年發行的名曲之中的這段歌詞:
I’m not talking ‘bout the movin’ in
And I don’t want to change your life
歌迷吵的是,到底是about the moving in還是about the linen,許多人認為是linen,而且發展出很多「為什麼是linen」的理論。後來這被歸類為misheard lyrics(誤聽歌詞)的範例之一,但不信者恆不信,還是繼續噴口水。
真正偉大的歌曲或電影,都不會只給觀/聽眾單一的感受,也不會只允許受眾以一種方式去詮釋。相反的,原作者甚至會鼓勵大家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詮釋,然後拿著各自不同的收穫回家。我覺得,文字也是。儘管賴和筆下只會有一種答案,但我們無論如何已無法知道答案了,何妨放輕鬆,享受存在文字裡那種迷茫模糊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