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I Say a Little Prayer──靈魂樂之后Aretha Franklin獻給遠方愛人的祈禱
初次聽到Aretha Franklin這個名字是國高中時期,報上的介紹和樂評一概形容她是「靈魂樂歌后(Queen of Soul)」,不由得令人肅然起敬。不過國高中生小屁孩哪懂什麼音樂史和soul music,當然是外貌協會的成員,喜愛和著迷的是像Debbie Gibson這種偶像歌手。
生於1942年的Aretha Franklin,到80年代中期已經是45歲左右的大嬸,聲音雖好,但平心而論外貌並不出眾,尤其身材因為戒菸而腫了起來,要一個高中生喜歡胖大媽,太難。另外,她當時走紅的兩首歌分別是1985年的Freeway of Love和1987年與George Michael合唱的I Knew You Were Waiting for Me,成績是很不錯,可惜沒有我的緣。既然歌和人都不特別喜歡,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對Franklin是一點研究和興趣都沒有。那時候,狂甩長髮的hair metal和Debbie Gibson才是王道。
這份冷漠和陌生,在30年之後被「I Say a Little Prayer」這首老歌完全化解了。
I Say a Little Prayer最早是由Burt Bacharach和Hal David為另一名傳奇黑人女唱將Dionne Warwick所寫的,1966年4月錄音,在1967年12月衝上Billboard排行榜第4名,最終成為賣了百萬張以上的單曲。
這首歌名為「我的小小祈禱」,歌詞內容傾訴對愛人的思念,一起床就為愛人祈禱,梳頭髮啦、想著要穿什麼衣服的時候啦、上班啦、中間休息的咖啡時間啦,都不忘偷閒為愛人祝禱,想著要永遠和愛人在一起,沒有愛人會心碎,其實是很芭樂的歌詞。不過,原作詞作曲者寫出這首歌的背景並不單純,而是在談越戰──正因為愛人從軍在前線打仗,隨時都可能送命,所以才需要後方情人不斷的祝禱和祈福。
The moment I wake up
Before I put on my makeup
I say a little prayer for you
While combing my hair now
And wondering what dress to wear now
I say a little prayer for you
Forever and ever, you’ll stay in my heart
And I will love you
Forever and ever, we never will part
Oh, how I love you
Together, forever, that’s how it must be
To live without you
Would only mean heartbreak for me
在為數眾多和越戰有關的歌曲之中,這首歌很特別,因為多數眾人耳熟能詳的多半是反戰歌曲,例如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的Fortunate Son、Joan Baez的Saigon Bridge、The Rolling Stones的Gimme Shelter等等,而I Say a Little Prayer則是以後方家人等待情人歸來的角度,基本上沒有什麼反戰意識。
此曲讓Warwick唱起來節奏輕快,或許也和她的聲音有關,詮釋得較為柔和。等到一年多之後,Aretha Franklin也翻唱這首歌,她的聲音在激揚之處更加奔放,但低吟輕柔之處也完全不輸給Warwick,加上有The Sweet Inspiration完美的合音,兩者搭配得淋漓盡致,實在很對味。
至少對我個人來說,她對此曲的詮釋是勝於Dionne Warwick的,這首歌後來被放在她1968年的專輯Aretha Now之中,並曾在1968年10月在Billboard的R&B單曲榜排行第三。有些60–80年代的歌裡,那種平舖直敘、毫不扭捏表達愛意的樣子,如今聽起來,確實某種程度的召喚了當時的時代精神;而那種風味和感受,恐怕只有成長於那些年代的青少年才能夠理解。在那全球經濟起飛夾雜著擁有金錢之後的虛無和失落的時期,這就是我們習慣的、如今被稱為「老派」的作風。
後來發現,其實年輕時代的Aretha Franklin還…蠻清秀的啦。而在30年後對大叔等級的聽眾來說,外貌其實也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聲音是否能夠唱到心裡。
樂評們說得沒錯,Aretha Franklin不愧為靈魂之后,現在的我,終於可以聽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