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政治】「菜英文」與共和黨大小咖,讓我想起「卜來恩寇補」

Chris Wang
4 min readNov 11, 2016

曾經有那麼一年,是紙媒還蠻屌的年代,在某家媒體擔任體育外電編譯。有一天晚上,一個向來以暴怒、急燥性格聞名的Y長官在辦公室裡大喊:「編譯組那個誰誰誰過來」。

一個妹妹小跑步過去,一分鐘後她回來了:「克里斯,NBA你比較懂…Y長官說要一張球員照片,可是我聽不懂…」

這下輪到我不敢怠慢,在Y長官發怒之前趕快三步併作兩步向前:「長官什麼事?」正在喬NBA版面的長官看著手裡拿的一張紙說:「給我一張『卜來恩寇補』的照片,快,沒時間了,快!」

「『卜-來-恩-寇-補』?」
「對,『卜來恩寇補』,快!」

快速的把NBA球員名字在心裡用光速想了一次,媽的,誰是「卜來恩寇補」?有這個人嗎?也不過才過了幾秒鐘,Y又開始狂吠,看著我的臉上表情也愈來愈恐怖。心想完了、糗大了,研究NBA這麼多年居然不知道有一個叫「卜來恩寇補」的球員。

電光石火的一剎那,我突然頓悟了。「卜來恩寇補」該不會就是…Bryant, Kobe…Kobe Bryant?

很俗辣的小聲問長官:「是…是…Kobe Bryant嗎?」
「對!對!就那個小飛俠嘛!Kobe Bryant!」

剩下來的,都已成風中往事。我很高興自己的NBA知識沒有那麼不靈光,倒是開了眼界有人會把英文姓名拿來這樣唸的。

實務經驗上,「卜來恩寇補」(Bryant, Kobe)這種用法確實是會出現的。就我經驗而言,這通常出現在官方文書以及用表格形態呈現的資料裡,將姓置於前,以方便姓氏檢索和排序。例如:50名學者連署反扁,在署名時就很可能用姓在前的方式呈現。但是日常生活、新聞報導之中,無論是口語或是書寫,沒有人會說或寫成「我是王, 克里斯」,這是常識。

所以新聞報導引用某位狀況外的網友之言說:

蔡總統最後以英文署名「Tsai Ing-Wen」,姓名間未以逗點區隔,恐遭誤認為「姓英文、名蔡」。網友為此消遣蔡總統是「菜英文」,留學英國「混假的」。

我還真不知道誰才是混假的,誰才是菜英文,真是莫名其妙。蔡英文把Thailand寫成Tailand,是錯了,是很糗,也有點不可思議,但如果是為了要罵人而亂來,實在是很不可取。網友就算了,媒體還跟著起鬨。

附帶一提的是,擔任體育編譯時,真正最傷腦筋的是西語人名。西語的命名,名字可以是複數詞(如Jose Antonio),姓也是複數(如Garcia Marquez,排在前面的通常是父親的姓,後方是母親的姓),名字落落長,到底要怎麼翻譯?大家經常摸不著頭緒。

我也不是百分百了解,但根據網路上找到的資料,Jose Antonio Gomez Iglesias這個人的姓應該是Mr. Gomez或Mr. Gomez Iglesias,而不會是Mr. Iglesias。而大作家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的翻譯,其實是錯的,因為正式的西語用法應該稱他為Mr. Garcia賈西亞先生。

另外有些新聞報導加上國民黨也指稱,來台會見蔡英文的前傳統基金會主席Ed Feulner,可能只是來募款,根本不是重要咖。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洪孟楷還補一槍說,Feulner和蔡合照,是「詐騙集團拿名人合照行騙的做法。」

不過,我們只要google一下就可以大略知道Feulner到底是何方神聖。他當了幾十年傳統基金會主席,近幾年才退休,除了擔任雷根顧問之外未曾有公職,但始終是華府保守派的重量咖。2007年和2010年他被英國每日電訊報選入最有影響力的百大保守派人物,2007年GQ雜誌將他列入華府最有影響力的50人。2009年共和黨策士Karl Rove更把他評為華府最有權勢保守派人物的第六名。

這篇8月間的報導「Trump adds former Heritage Foundation president to transition team」則指出,Feulner加入川普交接團隊(transition team),以他的份量,應該是足以和團隊領導人新澤西州州長Chris Christie相提並論,自然也不能說是小咖,甚或是詐騙集團。

接下來還有人在吵是不是川普派的,有沒有人押寶錯誤,是不是和川普陣營缺乏接觸,都是很枝微末節的事。

評論和批判是媒體的天職,但是要基於事實,發揮聯想力加以推論或許是難以避免,但不能一天到晚腦補,連網路上找資料作功課都懶,否則已經低落的信賴度更不會回升。

--

--

Chris Wang

A place for thoughts on politics, sports and rock n’ roll by a lifelong rock fan, basketball junkie and proud Taiwanese. / 一個喜愛談論政治、運動、搖滾的自豪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