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美國總統的中國幻象

Chris Wang
10 min readAug 3, 2016

「The China Mirage: The hidden history of American disaster in Asia」(中國幻象:美國亞洲劫難的歷史和真相),作者James Bradley的父親John Bradley,可能是二戰史上最廣為人知的美軍戰士之一,因為他就是1945年硫磺島戰役中,在硫磺島摺缽山頭立起美國國旗的六名軍人之一。或許也因為這段因緣,促成兒子James Bradley專攻東亞史。James Bradley在2000年將老爸的故事寫成「Flags of Our Fathers(硫磺島的英雄們)」一書,成為暢銷書後於2006年被克林伊斯威特改編為同名電影,不過票房很慘。

說起東亞,Bradley在2009年就曾寫過一本書「The Imperial Cruise」,探討老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在20世紀初的西太平洋針對日本和菲律賓等國的外交政策,「中國幻象」大概可以說是續集,研究主題基本上是老羅斯福和小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這對堂兄弟總統的亞洲政策。

讀完此書,讓人想起「Roosevelt Game(羅斯福遊戲)」這齣探討球場和商場哲學的日劇,劇名的來由是小羅斯福在1937年投書紐約時報談棒球的文章中曾說,理想的棒球賽比數是8比7,因為有攻也有守,不讓球迷覺得太無聊。這本書中所說的,也宛如是兩個羅斯福總統的亞洲遊戲一樣,而他們的外交遊戲,或許有很大的程度決定了近代東亞史。

本書有兩大重點:老羅斯福對日本的迷戀,以及小羅斯福對中國的偏執。不過在前面幾章最令人訝異的是,作者指出包括小羅斯福的外公Delano Warren在內,當今美東的鉅富家族幾乎每一家都曾經靠著在中國販賣鴉片而致富,例如The Perkins、The Forbes、The Peabodys、The Russells和The Laws等等,然而這些人對自己在中國大賺黑心錢卻隻字不提。

老羅斯福 Theodore Roosevelt

埋藏在兩大重點之下的,則有幾個面向:第一、總統本身對日本和中國的片面、甚至是錯誤認知;第二、基督教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蔣介石與宋氏家族即藉此贏得美國無怨無悔的支持;第三、遊說者在外交上扮演的重大角色。看完此書之後,對某些事有恍然大悟之感。

一、總統的幻象

美國於1882年通過排華法案,老羅斯福是支持的,他的心態其實就是仇華友日。作者認為,美日簽定神奈川條約、日本開國,乃至明治維新決定「脫亞入歐」的方向之後,美國其實已經選定文明較為先進的日本,作為亞洲的合作伙伴,甚至稱日本為「遠東的美國佬(Yankees of the Far East)」。

金子堅太郎

老羅斯福之所以友日,係基於他個人和伊藤博文的交情,同時,日本後來派出和老羅斯福同為哈佛法學院畢業、英文流利又熟悉西方文化的金子堅太郎赴美遊說。老羅斯福在日俄戰爭中,雖然後來擔任中立調停者的角色,但私底下一概流露出希望日本戰勝的心態,同時在表面上承諾協助朝鮮獨立,但私下卻樂見日本取得朝鮮,支持日本在亞洲的軍事推進。在老羅斯福的心中,日本是他提倡的「亞洲門羅主義」中被選取的領導者──也就是說歐美列強不應干預亞洲事務,亞洲事務應該由日本領銜來自行解決。

老羅斯福在日俄戰爭中私下支持日本
日俄戰爭後兩國簽下朴資茅斯條約

基於老羅斯福的偏心,被出賣的朝鮮就很慘了。朝鮮的高宗皇帝雖然也派出康乃爾大學畢業的美國人Homer Hulbert赴美遊說,但是Hulbert和金子堅太郎的坎斬和功力都差很多,遊說以失敗告終,朝鮮半島就這麼被日本吃掉。儘管如此,老羅在歷來的美國總統評價中都是很高的,始終都名列前五名。

至於小羅斯福,從小就聽外公述說中國的遊歷,一直認為自己很了解中國。依照Bradley的描述,這些在中國經商的商人,由於是居住在特區裡,因此是在中國過著西方式的生活,他們既不了解中國人民,也不在乎;像小羅斯福這樣子的富二代、富三代就更不用說了,他們腦子裡的中國是一個虛幻的中國。

麻煩的是,正因為小羅斯福自認為對中國極為了解,在對中政策上幾乎不太聽信其他人的意見。作者表示,FDR自始至終都固執力挺蔣介石代表的中國,拒絕承認毛澤東與中國共產黨已贏得多數中國民心,幾乎可說是美中關係遲至尼克森時才破冰,同時在冷戰時期持續敵對的主要原因(作者立場當然是站在美國利益的一邊)。FDR力挺蔣介石,除了本身的幻覺之外,第二點將提到的基督教也占有很大的成分。

小羅斯福力挺蔣介石和中國

在二戰部份,小羅斯福雖然同情遭到日本入侵的中國,但始終深信不能對日本採取石油禁運,儘管承擔壓力沈重的罵名,他還是堅持,只要美國對日石油線切斷,日本為了自己的能源,就會被迫要進攻並奪取荷屬東印度群島,將會開啟無法收拾的戰局。FDR的這個判斷則是正確的,但後來擔任國務卿的Dean Acheson和一干同情中國、討厭日本的官員居然欺上瞞下,繞過小羅斯福而執行了對日石油禁運,最後導致日本真的出兵荷屬東印度群島,引發了太平洋戰爭,結果美國也被拖下水。

一票官員竟然能夠將總統蒙在鼓裡去執行如此重大的政策,真是難以置信,但也由此可知,當時美國人的整體氣氛是多麼同情中國,而這都和以下的第二點脫不了關係。

二、基督教

Bradley花了許多篇章,說明美國傳教士是如何熱烈卻又天真的期待,藉由「中國基督化」的步驟去創造出一個獲得西方文明洗禮、改造的「新中國」,讓中國成為另一個美國。其中最知名的幾人,包括知名作家賽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後名為Pearl Buck)的老爹,以及時代週刊、生活雜誌和財星雜誌的創辦人路思義(Henry Luce)的老爸。他們的傳教成績其實很糟,因為中國改信基督教者幾稀,然而他們傳回美國的中國訊息,卻有極端美化中國之嫌,一再的向美國人訴說,總有一天新中國會到來,而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又是多麼的不公義。

路思義 Henry Luce

此時就輪由中國近代四大家族之一的宋氏家族進場。宋家的第一代宋查理(宋嘉澍)由中國赴美作工,後來在北卡受洗於南方衛理公會門下,並進入神學院,英文溝通無礙,從此搖身一變,在1886年返回中國之後,靠著印聖經致富。宋氏自此成為孫逸仙的金主,不停的在美國利用他的英文能力替中國革命宣傳,募款並贏取人心。

1917年在上海的宋氏家族
宋美齡是蔣介石贏得美國支持的關鍵人物

宋嘉澍的三女一男都在中國近代史成為要角,宋靄齡嫁給孔祥熙,宋慶齡嫁給孫逸仙,宋美齡在1927年嫁給蔣介石,另外還有個兒子宋子文。

蔣介石在以西式婚禮娶了宋美齡之後也改信基督教,這成為一般人未曾預料到的關鍵。美國人因此更加力挺蔣介石和他率領的國民政府,路思義七度將蔣送上時代雜誌封面,把他捧為世界性的領袖。能說一口流利英文的宋美齡,週遊全美為蔣爭取支持和金援,把美國人迷得七葷八素,更是功力驚人。可以說,英文能力加上基督教信仰,使蔣氏夫妻在美國創造了一道難以撼動的光環,加上賽珍珠在「大地」這本暢銷書中對中國農民苦難和堅忍描寫得淋漓盡致(但根據Bradley描述,其實賽珍珠在中國居住期間對一般中國人的了解非常有限),美國的中國幻象更因此根深蒂固。

賽珍珠 Pearl Buck

三、強大的遊說

除了宋美齡之外,宋子文也是這時期所謂「中國遊說團(China Lobby)」背後強大的驅動力,在語言、基督信仰之外再加上金錢,聘請、資助了一卡車的美國政治人物,例如由仇中愛日轉變為傾中厭日的Henry Stimson和Felix Frankfurter等人。

Henry Stimson
Dean Acheson

這批環繞在FDR身邊的人,是宋子文竟然得以繞過國務院,使小羅斯福直接下令由美國協助蔣介石建立空軍,以及讓蔣介石不斷從美國獲得貸款和軍援的關鍵。作者形容陳納德建立的飛虎隊,其實只是在邊陲作戰的小角色,卻在美國被吹捧為很大的功蹟,就是中國遊說團和路思義聯手描繪的幻象。同時,蔣介石的部隊戰力和作戰意志都奇差,如果不是小羅斯福一直撐著,極可能放棄作戰,單獨和日本議和,因為蔣介石心中最大的敵人始終是中國共產黨。

陳納德 Claire Chennault

另一方面,像謝偉志(John Service)這種對中共與毛澤東知之甚詳、實際在中國各地奔走了解現況的人,無論提出什麼樣的意見,建議小羅應該選擇和毛合作,至少也應該承認共黨已經攖取很大部份的中國土地並贏得民心的事實,卻一直被小羅當作耳邊風。

Bradley認為,正是因為這樣的假象,使得中國在二戰之後落入共黨之手,蔣介石被逐出中國,而美國又進一步掀起「誰失去中國?」的質問,造成了最後的麥卡錫主義。

也就是說,這批受到蔣宋集團影響的中國遊說團,其實在引發二戰和錯判中國情勢上,都使美國犯下致命的錯誤,更不客氣一點的說,他們可能聯手改變了近代史。

隨想

如果以上這些錯誤都未曾發生,我們或許可以假設,蔣介石的勢力在二戰結束之前就因為美國和毛澤東的合作而消逝,他也沒有機會逃到台灣,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交可能要提早30年,而台灣因為沒有蔣介石的到來,可能在二戰之後會有另一番國際安排也不一定。

其次,總統本身的認知將大幅影響國家走向,這不用說了,兩個羅斯福的案例,只是更加深化這個定律。但更可怕的是,總統身邊的核心幕僚和官員所扮演的推手角色,經常是被忽略的。知名記者David Halberstam在1972年的「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一書中,同樣描述約翰甘迺迪身邊那群被形容為「菁英中的菁英」的幕僚,是如何制訂出「違反常識的絕妙外交政策」,最後導致美國陷入越戰泥淖無法自拔;這群幕僚不也改變了美國近代史?

最後,難道現在就沒有人有著錯誤的中國幻象?觀諸歐巴馬政府前後的改變,我相信還是有的。在台灣,更是如此。吳介民寫了「第三種中國想像」一書,目前從政治人物、政黨到民間,瀰漫著一些難以令人置信的想法和概念,只能稱它們為「第四種中國想像」了吧。希望,我們不要犯下致命的錯誤。

--

--

Chris Wang

A place for thoughts on politics, sports and rock n’ roll by a lifelong rock fan, basketball junkie and proud Taiwanese. / 一個喜愛談論政治、運動、搖滾的自豪台灣人